日本平面設計教父福田繁雄海報及經典作品解讀
日本平面設計大師福田繁雄的海報語言簡潔、幽默、巧妙并深刻,常以簡練的線和面構成,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,充分顯示了他對圖形語言的駕馭能力。福田把異質同構、視錯覺等理念,以視覺符號的形式重現在其海報作品上,并將這些原理以客觀和風趣的形式呈現,使簡潔的圖形成為信息傳遞的媒介,由此其設計作品兼具了藝術性與精神性的內涵。
福田作品突顯魅力的法寶,是對錯視原理的精到掌握和應用。他善于運用圖底關系、矛盾空間等錯視原理,使其作品大放光彩。正如福田自己所說的:"我的作品,無論是平面的、還是立體作品的創作核心,都是圍繞著以視覺感官的問題為前提來進行思考。"因此,他不斷地對視錯覺進行探求,將不可能的空間與事物進行巧妙的組合達到視覺上的新知,將合理的與不合理的共同營造出奇異的視覺世界,在看似荒謬的視覺形象中透出一種理性的秩序感和連續性。
異質同構原理的運用
福田是將異質同構的設計理念,以視覺符號的形式呈現在其海報作品中的先驅。在福田許多的海報作品中,可以看到他對該設計原理的巧妙運用。置換是其運用異質同構設計理念的一種表現形式,是指選擇一個常規、簡潔的圖形為基本形態,保持其骨骼不變,再根據創意,置換新的元素,組成新形。這種表現手法,雖然物與形之間結構不變,但邏輯上的張冠李戴卻使圖形產生了更深遠的意義。其要點是借助一個基本形態,在保持基本形原來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換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創造。
圖底關系
有時也被稱為正負形、反轉現象或視覺雙關原理。福田對圖底關系原理的運用不同于荷蘭著名的版畫大師莫里茨·柯內里斯·埃舍爾(Maurits Cornelis Escher,1898-1972)對該原理的解讀。埃舍爾是在詮釋數學理念的基礎上,多對自然形態進行圖底反轉的契合,給觀者營造一個不可能的世界。福田則是故意不明確交代圖和底關系,讓圖與底產生反轉互融的現象,進而產生雙重意象。福田的海報還追求圖形的單純化(這里指在具象藝術范圍內,求取相對單純的形式與復雜的內涵間的統一;就形式而言,是以簡約的結構包含復雜材料組合的有序整體。)來共同詮釋"圖"與"底"的關系:即"圖"與"底"發生反轉并彼此融合成一個整體,進而產生雙重的意象,同時也賦予整個畫面無限擴展的空間感。
例如,在1975年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宣傳海報中(下圖),福田就開始利用"圖"、"底"間的互生互存的關系來探究錯視原理。作品巧妙利用黑白、正負形成男女的腿,上下重復并置,黑色"底"上白色的女性的腿與白色"底"上黑色男性的腿,虛實互補,互生互存,創造出簡潔而有趣的效果,其手法為"正倒位圖底反轉"。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,也成為福田海報中有代表性的視覺符號。